最高法院 109 年台上字第 547 號刑事判決
政府採購法係為建立政府採購制度,依公平、公開之採購程序,提升採購效率與功能,確保採購品質為其立法目的;政府採購法第88條係明定對於俗稱「綁標行為」之處罰。行為 人主觀上有獲取私人不法利益之意圖,客觀上對技術、工法 、材料或設備之招標規範,為不當之限制,或對投標廠商之資格為不當之限制,因而獲得利益者,成立本罪。又政府採 購法第26條第1、2項規定:「機關辦理公告金額以上之採購 ,應依功能或效益訂定招標文件。其有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,應從其規定(第1 項)。機關所擬定、採用或適用之技術規格,其所標示之擬採購產品或服務之特性,諸如品質、 性能、安全、尺寸、符號、術語、包裝、標誌及標示或生產程序、方法及評估之程序,在目的及效果上均不得限制競爭 。(第2 項)」,其立法理由:「……二、技術、工法、材 料、設備之規範,往往涉及廠商能否投標、得標之權益,若稍有不慎,極易流於綁標之嫌。為有效杜絕不法人員藉綁標技術、工法、材料、設備之規範,達到限制廠商投標,謀取 不法利益之目的,並使承辦採購業務人員有明確之依循,爰 於第1 項明定該等規範之訂定原則。三、第二項明定於無法依第一項訂定時之處理方式,以避免綁標,並促進競爭。」 ,由此可知,機關辦理採購,其功能或效益若無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者,應依政府採購法第26條第2 項規定辦理,即對於擬採購產品或服務之特定,在目的及效果上均不得限制競 爭,以杜絕綁標達到限制廠商投標之目的。從而,政府採購法第88條第1 項所謂之「違背法令」,自包括違反政府採購法第26條第2 項不得限制競爭規定,而為限制或審查,並不限於視個案是否違反技術、工法、材料、設備、品質、性能 、安全、尺寸、符號、術語、包裝、標誌及標示或生產程序 、方法及評估之程序規格等所涉及之相關法令,以判斷是否構成限制競爭,否則,行為人縱未違反前揭技術、工法、材 料、設備等所涉及之法令,卻仍以限制技術、工法、材料、 設備等方式,達到綁標之目的,限制廠商自由競爭,顯違反政府採購法第26條第2 項規範不得限制競爭,欲達到公平採購、確保採購品質之目的。
註1:本文係參考
留言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